麻六甲是馬來西亞歷史最悠久的古城,數百年前此地是東西方進行商業活動的貿易中心,香料、黃金、絲綢、茶葉、鴉片、香煙及香水等都在此交易,當年麻六甲河可是河海貿易相當重要的水道。


現今旅客來到這裡,可以參加麻六甲遊河體驗的行程,欣賞許多古老建築以及河岸生態。

麻六甲最精彩、最熱鬧的一條街叫雞場街(Jalan Hang Jebat),由於當地有許多古董商店,因此也稱為古董街。


我們沒有選擇在飯店用早餐,原本打算去地理學家咖啡館吃早餐,但一時找不到,乾脆就決定吃雞飯粒。雞飯粒其實就是一球球搓成圓形的小飯團,是麻六甲的國民美食,據說它原本是碼頭工人果腹的紮實飯糰,比較著名的店家有「和記雞飯粒」和「古城雞飯粒」。和記雞飯粒在雞場街一進來不久就可以看到了,因為我們不想再走回頭,就選擇古城雞飯粒。


這家店門口放著香港食神蔡瀾推薦的立牌,店內牆上貼著各種政要、名人、藝人到此一吃的照片,我還看到陳鴻和5566,行銷做的蠻不錯的。但是說實在的,吃起來並不好吃,它的雞飯粒是冷的,吃起來像黏黏稠稠的飯糰,而且看起來就知道是機器做的。我們點的是叉燒雞飯粒,我的雞飯粒上淋了一大堆醬汁,吃起來好鹹,但乃禎的卻沒什麼醬汁。下次如果有機會來到麻六甲的人,或許可以考慮「和記雞飯粒」。


吃完雞粒飯後,我們往前走沒多久就看到「地理學家咖啡館」(Geographer Café),心想來杯飯後咖啡好了。咖啡館其實是由許多間古老屋宇打造出來的,這些房子都是擁有200年歷史的荷蘭建築,而它也因為電影《夏日摩摩茶》在此拍攝而知名度大增。



穿城而過的麻六甲河把中國城和荷蘭建築群分開,早上我們已經去過唐人街,下午轉往參觀荷蘭式建築。

麻六甲先後受到葡萄牙、荷蘭及英國的殖民統治,現今還保留著這些殖民統治者所遺留下來的建築物及古跡,2008年7月7日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。

荷蘭廣場(Dutch Square)
廣場中心有一座噴泉,是1904年為紀念英國維多利亞女王而建,四周還有幾個小花園,整個充滿了荷蘭風情。兩側的紅色建築是基督教堂(Christ Church)及紅屋(Stadthuys)。




廣場旁有很多三輪車,車夫們為了招攬生意,吸引觀光客注意,把三輪車妝點得花枝招展,雖然有點小俗但還算可愛啦!有的三輪車還裝音響,車夫邊騎還邊播放音樂咧!


荷蘭紅屋(Stadthuys)
建於1641年至1660年之間,原為荷蘭總督的官邸,300多年來也一直是當地的政府機關所在地,現在已規劃成博物館。

基督教堂(Christ Church)
興建於西元1753年,是荷蘭人爲慶祝統治麻六甲100周年而建,目前仍是當地人禮拜的場所,也是馬來西亞目前仍在使用中的最古老的基督教堂。


順著荷蘭紅屋旁的道路往上可以散步到聖保羅山丘,聖保羅教堂(St. Paul’s Church)就位在山上,最早是1512年由一位葡萄牙將領所建,荷蘭人後來進駐麻六甲將之改為名人墓園。

15世紀時,聖芳濟教士曾在此傳教,對麻六甲有深遠的影響,當地人為了記念,在教堂前興建一座記念他的大理石雕像。聖芳濟教士於1553年去世,本應立即將他的遺體運回印度GOA,但當時的海象不利於長途航行,所以將他的靈柩暫停在教堂內長達半年之久,現今教堂內被鐵網封住的空穴就是當初他停靈的所在。如今,這座教堂幾乎成了一片廢墟,只剩斷垣殘壁和一些墓碑。






順著教堂旁的階梯往下來到著名的聖地牙哥古城牆(A' Famosa),這是聖地牙哥城堡僅存的一處史跡。聖地牙哥城堡在1511年由葡萄牙將領興建,具有重要的戰略地位,後來荷蘭人進攻後強力破壞,僅剩這一道城門與少許的城牆遺址,門前的一門大砲是當時所留下的軍事遺跡。


下午我們肚子餓了,荷蘭廣場旁恰好有個賣炸香蕉的攤販,其實這個攤子不只賣炸香蕉,還賣其它的炸物,任選5種RM2。

溫熱的炸香蕉趁熱吃,外皮酥脆,裡面的香蕉軟嫩,又帶點微微的酸,真是太好吃啦!下方照片中第一籃的炸物也很好吃,只不過我不知道它的內容物是什麼,至於炸咖哩餃,口味有點辣,較不合我的胃口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Jewel。珠兒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