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中庭(Patio)

是哥多華房子的必有配備,也是魅力的來源。猶太區的居民喜歡在房舍外掛上花盆,花朵映照著白色牆面,格外鮮豔繽紛,而漫步在蜿蜒曲折的巷道中,轉個彎,迎面而來是個擁有小小噴泉的中庭,通常還會種棵檸檬樹或橘子樹。我們住宿的飯店就有美麗的中庭,當天中午用餐的Los Patios餐廳也有。


一進餐廳,即可看到花盆綴滿了白牆。


中庭內的小噴泉


哥多華的中庭可以追溯至2至3世紀羅馬帝國統治時期,當時的中庭是見面集會的地方,之後的摩爾人帶來了回教徒對水的依戀,開始出現水井與噴泉,而中庭也演變成休息和娛樂的場所。如今哥多華每年5月初都會舉辦中庭節慶(Festival de los Patios),屆時會有數十座得獎的中庭開放遊客參觀。

餐後我們去拜訪其中最著名的百花巷(Callejon de las Flores)


百花巷位於猶太區(La Juderia),這條長不過百公尺、寬只容2人錯肩而過的巷道兩旁,一盆盆鮮豔花盆栽綴滿白牆,而從這狹窄的巷弄還可見到清真寺尖塔。乃禎在幫我拍照時,後方那兩個頑皮的西班牙人故意出來比"YA!"搞破壞,當時覺得有點生氣,現在看到照片卻覺得他們好笑。


猶太區的巷弄十分迂迴狹窄,看!乃禎雙臂展開的距離,正好等於巷寬,如果是我,雙臂還要微微彎曲呢!


某家皮件店門口的招牌,每塊磁磚代表的應該是各國的文字吧!


哥多華因融合了回教文化,而演變出許多特色手工藝品,例如阿拉伯陶瓷、金屬雕刻、皮件等。旅遊書中推薦在猶太區的「ZOCO」商店值得一去,店中除了各種藝術品外,還有各式皮革小物,像是手機袋、零錢包,以及精緻的皮手鐲等,令人愛不釋手,不過單價並不便宜。


ZOCO也有非常繽紛美麗的中庭,隱約還可見到工匠正在工作室內認真工作。




小馬廣場(Plaza del Potro),還真是"小"啊,我們初看到時還真有點失望,這樣也可以被旅遊書列為一個景點?不過既來之則安之。小馬廣場原是16、17世紀商人和旅行者聚集的場所,旁邊有間小馬客棧(Posada del Potro),據說《唐吉訶德》作者塞凡提斯曾入住過,如今已經改成一間博物館。




橫跨在瓜達幾維爾河(Rio Guadalquivir)上的羅馬橋(Puente Romano)建於奧古斯都大帝時代,長230公尺,共16座橋墩,現今僅有部分橋樑是當時遺留下來的。


橋自清真寺前的凱旋門(Puerta del Puente),一路沿伸到對面的卡拉歐拉塔(Torre de la Calahorra),我們去的時候正好碰到工程進行中。

凱旋門,照片中右邊被黃布遮住的部分即是工程進行的地方。

凱旋門前的小廣場,聳立著聖拉斐爾雕像的勝利柱,祂是哥多華的守護神。


卡拉歐拉塔,原是羅馬時期的要塞,現在已改成市立歷史博物館。


橋中央也有一座聖拉菲爾的雕像。


晚餐我們隨意找了一間有露天座位的餐廳,一邊享受著涼風徐徐吹來,一邊欣賞著充滿花朵的浪漫街道,再加上美食和啤酒,真是讚啦!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Jewel。珠兒 的頭像
    Jewel。珠兒

    Jewel的碎念日記

    Jewel。珠兒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